1月16日上午,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盛蕾在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预计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记者注意到,至此,江苏产生了连续接壤的五座GDP“万亿城市”,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在江苏南部、上海以西的长江两岸形成“GDP万亿城市绵延带”。
据各地官方目前发布的数据,中国大陆的“万亿俱乐部”已增至25城。如将“万亿城市绵延带”定义为省域内三座以上的万亿城市连续接壤,则江苏五市是继广东的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之后,国内出现的第二例此类“绵延带”。两大“万亿城市连绵带”分别崛起于经济活力强劲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砥砺切磋,合作共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精锐。(此前→第五个3万亿城市,来了!)
2010年,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04亿元,成为上海、北京之后第三座GDP万亿城市。次年,深圳GDP过万亿,苏州也率先在江苏突破万亿。
2016年,江苏省会城市南京GDP破万亿,苏南的工商名城无锡次年“再下一城”。2020年,广东佛山、江苏南通携手进入“万亿俱乐部”。此时,在江苏东南部已经出现苏州、无锡、南通三座相邻的万亿城市。
2021年,位于广、深之间的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55亿元。它的入列,使广州、深圳、东莞和西面的佛山连成一片,广东的“万亿城市绵延带”成形。
而随着常州GDP破万亿,在它西面的南京与东面的苏州、无锡、南通亦连为一片。五座城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区,是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
江苏“绵延带”的下一个成员,最可能是南京东北面的邻居扬州。2022年初,该市已提出5年后在确保GDP8000亿的基础上向万亿迈进,入列“万亿俱乐部”。此外,与南通接壤的盐城、南通和扬州之间的泰州2022年的经济总量也已达到7080亿元和6402亿元。未来,江苏的“万亿城市绵延带”有望形成主要以长江江苏段为轴、跨江分布的集群。
在广东,“经济第五城”惠州未来或将向东延伸“绵延带”,但该市2022年的经济总量为5401亿元,距万亿尚有差距。广东“绵延带”目前的阵容或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
放眼全国,浙江和山东是接下来有望形成“万亿城市绵延带”的省份。浙江的沿杭州湾四市,位于杭州、宁波两大万亿城市之间的绍兴,以及杭州东北的嘉兴2022年分别实现GDP7351亿元、6739亿元。在山东,青岛、济南的经济总量都已过万亿,青岛北面的烟台2022年的GDP已达9515亿元,去年有可能超万亿——烟台市长郑德雁今年1月13日向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我们以高质量过万亿为目标奋力冲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与青岛、烟台接壤的潍坊,以及北邻潍坊的临沂2022年的生产总值分别为7306亿元和5779亿元。
两大“万亿城市绵延带”均为所在省份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群星璀璨。
据媒体1月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从4万亿(深圳)、3万亿(佛山)到2万亿(东莞和广州)的梯队。江苏“绵延带”五市也有深厚的工业根基,2022年苏州的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无锡逼近2.5万亿,南京和常州均超1.5万亿,南通也已过万亿。
江苏的制造业结构相对偏重,产品往往不直接面对消费端。在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涉江苏“绵延带”五市的有9个,如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常州新型碳材料集群、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无锡物联网集群等,且一座城市往往可以“独当一面”。
广东的制造业结构相对较“轻”,涉广东“绵延带”四市的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广州、佛山、惠州的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佛山、东莞的泛家居集群,东莞的智能移动终端集群等。
广东“绵延带”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2022年四市外贸进出口值合计6.81万亿元,其中深圳3.67万亿,广州和东莞达到万亿级。同期江苏五市合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元,苏州为2.57万亿,其余四市未过万亿。
区域发展均衡性方面,2022年江苏“绵延带”五市以占全省30%的陆地面积、50.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62.4%的地区生产总值,广东四市以占全省8.7%的陆地面积、44.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65.9%的地区生产总值。
记者依据官方数据计算,2022年广东“绵延带”四市的GDP合计为8.51万亿元,其中深圳超过3万亿,广州逼近3万亿。江苏“绵延带”五市合计7.66万亿元,苏州当年的GDP为2.39万亿,今年已提出拟用三年左右推动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
记者注意到,两大“绵延带”城市间互动热络。2022年6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率团赴深圳考察,走访了华为、荣耀、中兴等领军企业;2023年2月,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率经贸代表团赴深圳拜访客商,促进合作;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率团到深圳,与当地头部企业交流……无锡还在深圳启动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系统深化与大湾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方面的对接。
广东“绵延带”城市也多次到访江苏。2023年,佛山市委书记郑轲率党政代表团赴常州、苏州等地考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率团赴苏州考察,在座谈时他表示,苏州一直是东莞对标学习的榜样,两地产业结构、企业组成相似,考察使东莞代表团深受启发。
两大“绵延带”的交流对话,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融、深化。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告诉记者,广东和江苏都以发展工业为先导,形成产业在地理、类别上的集聚发展,两大“万亿城市绵延带”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两大‘绵延带’崛起过程中,除了市场因素和政府引导,也不排除城市竞争因素,但这种竞争是有益的。”他认为,两大“绵延带”要保持各自的优势,各有作为,注意避免同质竞争,在国家产业政策协调下共同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表示,粤苏两大“万亿城市绵延带”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为例,核心城市上海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与江苏“万亿城市绵延带”组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超级城市链,“随着制造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两大‘绵延带’更是国内两大制造业‘创新带’,有助于更好地参与新一轮全球化。”
他表示,两大“绵延带”呈现出竞争态势,但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应各扬所长,“要不断培育和强化优势产业,如常州的新能源、苏州的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这除了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也有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要让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创新要素加速流动,鼓励两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共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共建等,共同承担起国家使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友情链接: